张氏帅府景区简介

2009-08-12 来源:企惠通资讯

  “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小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其长子,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占地291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570平方米。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是我国近代优秀建筑群之一。帅府中院为青砖结构的三进四合院,是1914年张作霖刚当上北洋军阀陆军27师师长时开始兴建的仿王府式建筑。该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
 
 
 
       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正问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当年,四合院朱漆大门彩绘着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画像,内侧门楣上方悬挂着"护国治家"的大字牌匾。一进院东厢房为内账房,西厢房为承启处;东耳房是厨房,西耳房为库房;东西门房分别为电话室、传达室和卫兵室。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门楼,称垂花仪门。
 
 
       张作霖接待重要客人,就在此门举行欢迎仪式,故称仪门。 一进院正房中间为堂屋,三进院是内宅。二三进院间有侧门回廊相连,并有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大小青楼。三进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又有东北辽南民俗风格,门廊柱的油饰彩绘独具特色,窗下墙身的砚石浮雕堪称一绝,墙上砖雕细腻生动,檐枋木雕巧夺天工,是研究民族建筑和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东院由大、小青楼和帅府花园等组成。帅府花园建有假山、花坛、雨路、亭台水檄、荷池和隧道。帅府东北角建有关帝庙。西院的七座红楼建筑群,是1930年由张学良规划并筑好地基,“九?一八”事变后建成的。此外,在帅府院外的东部和南部,还有赵四小姐楼、边业银行和帅府办事处(俗称“帅府舞厅”)等建筑。院内外组合成优美的建筑和环境艺术体系,交相辉映。
 
 
       小青楼在东院,坐北朝南二层楼。上下各五间,中开门,前檐出廊,青砖青瓦,为中国古式建筑,是帅府的早期建筑之一。1928年6月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

   大青楼位于东院北部,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此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杨宇霆、常荫槐就是在这里被张学良处决。大青楼是三层楼,坐北向南,多边形,砖混结构,欧洲哥特式建筑,青砖墙体,白色水泥抹边线,黑白相映,显得格外醒目、素雅。楼下台明高约一米左右,南面和东侧各有一个“八”字形垂带,九级台阶。一楼正面辟门三处,中为半圆形上亮过道门,两侧为半圆形群体组合门。正视二楼平台与三楼的两个突出半圆体阳台。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装饰三角纹,半圆形,瓶式栏板,廊柱,圆形柱头等。

  东院东北角有三间平房,传说是张作霖的家庙,据张学良之弟张学铭讲,此房不是家庙,而是关帝庙。张作霖崇拜关羽,在沈阳共建三处关帝庙(另两处在风雨坛和大南门外)。

  在东墙外路东,有一座几何形单体建筑,即赵四小姐楼,这是张学良专门为赵四小姐修建的寓所。

  西院有楼房6座,原是为张氏各子准备的寓所,“九?一八”事变前尚未竣工,后由日本人继续建成。

  解放前,“帅府”名为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实际上先后被日本奉天第一军管司令部和国民党市党部及接收大员等占踞,院内建筑多被毁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

  解放后,辽宁省图书馆及辽宁省文联、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在这里办公,帅府成为文化活动中心。帅府的产权,根据党的政策,几十年来,一直归张学良将军所有,使用单位按规定缴纳房租,房产部门代收、代管。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大规模维修,使这一建筑群保存完好。

      20世纪20--30年代,张氏帅府中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身负重伤,死在帅府;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这一建筑群,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小企)
相关信息